镇巴县,陕西省汉中市辖县,位于陕西省南端,汉中市东南隅,大巴山西部,米仓山东段,被誉为陕西省“南大门”。为汉将班超的封邑,红四方面军曾在此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并建陕南县,国土面积3437平方公里,境内有汉族、苗族、回族、维吾尔族、壮族等民族居民,其中镇巴县是西北地区最大的苗民聚居地。县境有白天河风景旅游区,西北独有的苗家寨,亚洲最大的巴山木竹林等旅游景点。
文化民间艺术
小调:
有固定词曲的奋进园民歌曲目,一般用平腔演唱,流行于城乡。曲调平稳细腻,内容以叙事居多,涉及社会生活面广,歌词大部分为口头流传,如《绣荷包》、《倒采茶》、《梁山伯与祝英台》等。
花鼓:
流传于镇巴县各地,一般随彩船舞演唱,也有平时以民间小戏形式演唱。大都有固定的唱词,也有即兴演唱。主要曲目有:《新媳妇》、《石匠歌》、《刘黑子》等。
龙舞:
春节传统舞蹈形式之一,俗称“耍龙灯”,多在夜间表演。用竹片、麻布编组成龙状,分9至12节,糊以纸,彩绘成龙鳞。耍龙舞时,各节点有蜡烛灯,舞“龙”人用长杆举起,随着“龙”头前持红绣球人的引逗,模仿蛟龙游水戏浪,上下翻滚,奔驰,以锣鼓伴奏,使观众用燃烧的竹筒焰火烧不着龙身。
古建筑:
清净寺至宝塔:
清光绪五年(1879)建于清净寺庙门外。今为陈家滩乡周子垭缓坡耕地中。塔基平面呈六边型,每边长1.2米,共七层,中空。每层顶部六角翘首,通高12米,底层正面镶石碑一通,上书“圆寂恩师印善老和尚觉灵之塔”。另有两座小石塔,距其10米,呈“品”字而立,形状相似。
铁佛关:
在今赤北区东南4公里与四川通江县交界处。清同治六年(1868)在此依山砌石,筑墙为关,因近有佛庙,故名。关长40米,高5米,石墙厚2米,关门上书对联一幅:“铁铸屏藩雄当蜀道,佛降龙虎威镇秦疆”。
古钟廊:
古钟廊建于2003年,悬挂陈列着从县内24乡镇征集的古铁
古钟廊钟10口,其中从简池乡蒿坪寺村征集回的大铁钟体积最大、品位最高、历史最悠远,为群钟之冠。蒿坪寺古钟,铁质,南宋绍定二年(1229)铸造。钟高2.25米,钟口呈波浪状。钟口周长4.27米,厚13厘米,重约六吨。钟体上掩下侈,分三段。1989年,经陕西省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1992年5月27日搬运至镇巴县文管所保存。
秦巴深处观光城景区位于陕西南部的镇巴县城,以人文、俊秀于一体的山水园林观光城市镶嵌在大巴山腹地,已成陕南的一颗璀璨明珠。已建成的县城观光景点有:阅水廊,翻板水闸,奋进园,文化长廊,锦源广场,城北花园,班侯园,红军园,革命烈士纪念塔,古钟廊,革命历史纪念馆等。
特产:
镇巴腊肉:
又叫熏肉,是陕南秦巴山区一带的地产特产。而镇巴县的腊肉更是其中的精品。“镇巴腊肉”之所以名扬陕南,其独特的腌制工序、选料考究、保存方式、烹饪技术等造就了镇巴腊肉。镇巴腊肉利用自然风吹干其水份,肉色鲜艳,香味醇正,不哈喉,无烟熏味,在加工过程中保持了原汁水份,食用时无粗糙感,不上火。
镇巴树花菜
树花菜,多年生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别名水条,地方俗称树花菜、珍珠花,是中国稀有的木本油料、可食用灌木和优良的园林绿化树种。嫩叶、嫩梢和花蕾中粗脂肪、总氨基酸和必需氨基酸等营养成分质量分数很高,是一种纯天然绿色山野菜。其种子油脂中亚麻酸和亚油酸质量分数分别为9.08%和53.83%,具有很高的营养和保健价值,作为保健用油、食用油和化妆品的新油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