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于我们 走进汉中 产品展示 产品营销 有机养生 新闻动态 官方商城 联系我们
走进汉中
汉中特产
黄官古镇
汉中印象
 
汉中印象
 
汉中.南郑
来源: 陕西翠草碧叶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15/3/27  字号:


  1 古名南郑
  
  南郑因“郑人南奔”而得名,汉中大地上的古地名,自东汉起基本上一直为汉中的附郭首县。公元前770年,居住在今陕西华县一带的一小部分郑国人为躲避犬戎侵略向南逃至汉中市区一带(大部分人逃到了河南新郑),并聚居在此,因与秦人有乡党之谊,便以“南郑”来命名。秦武公十一年(公元前687年)始置县(治今汉中市区)。
  
  由此可见,南郑之名为汉中之外的秦人所取,初为地域名,大约83年后才成为以今汉中市区为中心的县名和城市名。显然,原南郑主要指汉江以北今汉台区尤其是市区部分,而今南郑却几乎全在汉江以南(北岸远离市区的东西两端有极少零星农田),二者存在着极大的错位。
  
  2 区域概况
  
  南郑县位于陕西省汉中市西南部,地处东经106°30ˊ-- 107°22ˊ,北纬 32°24ˊ-- 33°7ˊ之间。县域南部与四川省通江县、旺苍县接壤,边界长度分别为48.7公里、94.2公里、15.8公里;西与陕西省宁强县、勉县为邻,边界长度分别为37公里、83公里;东与城固县、西乡县毗连,边界长度分别为79.3公里和39公里;北与汉中市汉台区隔江相望,边界长度为40公里,县界总长度围437公里。县境东西最长直线距离83公里,南北79公里,全县总面积2823平方公里。东北距汉中城12公里,距陕西省省会西安390公里(经佛坪、周至县)。有跨省公路汉中~南江路穿城而过;距汉中火车站13公里,距汉中飞机场10公里。
  
  3 人口民族
  
  南郑是陕西省人口较多的县之一。2010年末,总人口56.66万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200人。据公安户籍人口统计,全县户籍总人口553880人(剔除汉中开发区南区部分),其中男性289969人,占52.35%;女性263911人,占47.65%。在户籍人口中,非农业人口81429人,占总人口的14.7%,比2009年末80079人增加1350人,增长1.69%;农业人口472451人,占总人口的85.30%,比2009年末471319人增加1132人,增长0.24%。人口较稠密的乡镇有大河坎镇、城关镇,人口密度分别为每平方公里1939人、1114人;人口密度较小的乡镇有西河乡、元坝镇,分别为每平方公里12人、44人。年内人口变动情况:全年出生人口5193人,出生率9.40‰,比2009年出生率上升0.32‰;死亡人口3962人,死亡率7.17‰,比2009年末死亡率上升1.3‰。 省内、外迁入5949人(省内迁入4939人,省外迁入1010人);省内、外迁出5229人(迁往省内4124人,迁往省外1005人),相抵后机械减少720人。2010年人口自然增加1231人,增长率2.23‰,比2009年自然增长率3.21‰下降0.98‰。
  
  近年来,人口老龄化趋势不断加深。2010年末,60岁以上老年人口83102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4.6%;90岁以上老年人666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2‰。
  
  4 行政区划
  
  4.1 明清时期
  
  明代以前本县行政区划无考。
  
  明朝洪武初年,本县编户5里。正德年间(1506~1521)增至20里,烟户2073户。
  
  清代前期,沿用明代的乡、里制。乾隆年间(1736~1795)共编4乡,18里,154村;编户22517户。乡、里名称是:
  
  东乡辖七里,即东北里、太平里、尊贤里、归仁里、归德里、兴让里、正宜里,里下有42村。西乡辖一里,即德化里,里下有37村。南乡辖4里,即三滩里、遵化里、新兴里、望京里,里下有34村。北乡辖6里,即西北里、永安里、顺义里、崇教里、崇文里、兴仁里,里下有36村。
  
  清朝末年,本县城区编为13坊,即书香坊、府西坊、察院防、华庙坊、行台坊、十字官官坊、孝义坊、东关坊、南关坊、西关坊、北关坊、塔儿巷坊、果园坝坊;城外编4区,20里,88坝,720村;编户26316户。区、里、坝名称如下:
  
  东区:5里,即东一里、东二里、东三里、东四里、东五里;21坝,即七里店坝、侯家营坝、大茅坝、奚家铺坝、下茅上坝、下茅下坝、下南江池、十八里铺、狮子坝、新铺坝、马营坝、柳林铺坝、大营坝、五渠坝、上七里坝、中七里上坝、中七里下坝、下七里上坝、下七里下坝、马池渠坝、朴树坝;辖178村。
  
  北区:5里,即北一里、北二里、北三里、北四里、北五里;18坝,即八里桥坝、老君下坝、染房营坝、老君中坝、老君上坝、景家塘坝、赵管坝、高家寨坝、赵家庄坝、二十里铺坝、金毛坝、萧曹坝、上南江池坝、宝峰坝、武乡镇坝、东石碑坝、中石碑坝、西石碑坝;辖194村。
  
  南区:5里,即南一里、南二里、南三里、南四里、南五里;21坝,即慈家营坝、水南村下坝、水南村中坝、水南村上坝、中所坝、下高皇山坝、下廉水坝、中廉水坝、上廉水坝、下红花河坝、上红花河坝、牟家坝、湘水寺坝、上高皇山坝、关爷庙坝、法慈院下坝、法慈院中坝、法慈院上坝、八角山坝、秦郑坝、回军坝;辖98村。
  
  西区:5里,即西一里、西二里、西三里、西四里、西五里;28坝:即九女坝、下沙塘坝、中沙塘坝、万寿坝、柏乡坝、梁龙坝、新街子、上水下坝、上水上坝、旱麓上坝、旱麓下坝、上沙塘坝、萧亭坝、大沙坝、沙河集(新集)、廉水县坝、下双坪、上双坪、龙潭坝、红寺坝、红庙塘、塘口子、白岩河、老龙池、喜神坝、庙坝、黄杨河、钢厂;辖250村。
  
  4.2 民国
  
  中华民国(以下简称民国)初年,本县政区沿袭清代乡、里制,区划未变。24年(1935),废除乡、里制,推行保甲制。全县划为5区,23个联保处,252保,3482甲,编户50080户。区及联保处名称是:中区(城区)设中楼、社坛、东塔、莲湖、虎桥5个联保处;东区辖新民、铺镇、大同、灵泉4个联保处;西区辖旱麓、双坪、喜神、濂水、龙江、上水6个联保处;南区辖牟秦、湘法、和平、让水4个联保处;北区设武乡、天台、老君、五权4个联保处。28年(1939),整编保甲,武乡、天台联保合并为武乡联保处;老君、五权联保合并为老君联保处。是年,全县共21个联保处,154保,3533甲。
  
  30年(1941),实施新县制,改联保处为乡(镇)公所。并调整插花地,濂水乡全部及上水乡的太子庙、赵家洞子、玉泉、杜家湾和龙江乡的新街子划归褒城县;喜神乡的龙须沟、石栏坝、八道河等划入宁强县;灵泉乡的朴树营划归城固县;本县新划入褒城县的小坝、九岭、徐营里、王家坪、韩家坪、高院子等地。乡、保亦有调整。
  
  此后,除部分保、甲有调整外,直至1949年本县解放,行政区划无大的变动。
  
  南郑县概况
  
  镇:汉山镇、湘水镇、圣水镇、大河坎镇、协税镇、梁山镇、阳春镇、高台镇、新集镇、濂水镇、黄官镇、红庙镇、小南海镇、碑坝镇、黎坪镇、魅力小镇胡家营镇、福成镇、牟家坝镇、青树镇、 发镇、 忍水镇、 两河镇
  
  2010年7月7日,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销南郑县歇马乡并入大河坎镇,撤郭滩乡并入梁山镇,撤塘口乡并入黄官镇,撤魏家桥乡划归黄官镇和两河镇,撤喜神坝乡并入红庙镇,撤销高家岭乡并入牟家坝镇,撤西河乡并入碑坝镇,撤白玉乡、福成乡合并设福成镇,撤胡家营乡设胡家营镇,撤忍水乡设忍水镇。城关镇更名为汉山镇,元坝镇更名为黎坪镇。至此,南郑县辖区由18个镇,12个乡调整为22个镇建制.
  
  今县政府所在地名叫周家坪,属汉山镇辖
  
  4.3 胡家营镇
  
  胡家营镇与圣水镇、湘水镇、大河坎镇、牟家坝镇接壤,辖石谷寺村、胡家营村、塘坎村、建丰村、群星村、永灯村、土地岭村、漫坡村、高皇村、王河坎村等行政村,镇政府所在地为王河坎村。
  
  5 气候状况
  
  气候特征 本县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由于地理因素、季风环流等影响,气候具有以下特征:(1)本县地处海陆气候分界处,包括两个气候带:北亚热带和暖温带,尤以北亚热带气候特征最为明显。(2)具有显著的季风气候特征。冬季受蒙古高压控制,经常有干冷气流进入,天气多阴沉,干旱少雨,东北风较多,但风力较弱;时有寒潮侵袭,但气温又不至过低。春季是北方干冷气流与南方湿热气流交替的时令,乍寒乍暖,天气多变,有时“清明时节雨纷纷”,有时则吹黄沙风。夏季东南季风活动频繁,湿热气流进入,雨热同季,多雷雨,伴有狂风;时有干旱发生。秋季北方冷气团与南方暖气团相遇,境内往往阴雨连绵,有时整月地皮不干;但有时也出现干旱(俗称“秋老虎”)天气。这一特征,是导致秋季日照时数偏少的因素之一。(3)受地形影响,气温、降水垂直差异显著:米仓山北坡气温由北向南递减;降水则由北向南递增。地处北部平坝的周家坪海拔536米,年均气温14.2℃,年平均降水量970.4毫米。南部中山地区的小坝乡陈家坪海拔1210米,年平均气温10.7℃,年平均降水高达1649.8毫米。两地海拔高度相差673.5米,气温、降水则分别相差3.5℃和679.4毫米(在米仓山南坡的碑坝地区与北坡不同:随高度降低,气温由北向南递增,降水由北向南递减)。另外,县境内因地貌多样,小气候特征也较明显。(4)灾害性天气如暴雨、低温、连阴雨、干旱等频繁。
  
  气候分区 全县划分为三个气候区:
  
  平川丘陵北亚热带气候区。又分两个亚区:(1)平川丘陵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包括海拔800米以下的地区。气候条件优越,热量资源丰富。≥10℃积温在4320~4700℃,持续时间7个多月;≥20℃积温在2426~2907℃,持续时间4个月;极端最低气温-10℃~-6℃,极端最高气温36℃~37℃;年降水量900~1100毫米。作物生长期的4~9月,降水量800~900毫米,占全年降水的80%。稳定通过10℃的初日在3月28日,终日在11月4日,初终日数长达222天,能满足喜温作物的生长。(2)平川丘陵北亚热带半湿润气候区,包括农丰、立峰、铁炉、碗厂、华山5个乡。热量条件同第一亚区,年雨量在970毫米以下,其中农丰、立峰只有800毫米左右。
  
  山地暖温带常湿气候区。包括800~1400米的浅山地区。热量次于平川丘陵气候区,年平均气温在9.7~13.3℃;极端最低气温在-15~-11℃;≥10℃积温在3067~4320℃;≥20℃积温在830~2426℃。降水量1300~1500毫米。该区冬冷夏湿,日较差小,冻害严重,亚热带作物一般不能成熟,喜温作物易发生“秋封”。农作物一熟有余,两熟不足。
  
  山地中温带过湿气候区。包括1400米以上地区。最热月平均气温<20℃,极端最低气温可达-18℃以下,冬季长达7个多月。≥10℃积温在3000℃以下,≥20℃积温基本没有。冬寒、春秋凉,生长季节短,只能一年一熟,不宜种植喜温作物。该区年降水量在1500毫米左右,常年湿润,多云雾。低温、阴雨和湿害是本区的主要特征。
  
  6 地形地貌
  
  南郑在陕西的地貌分区中,属陕南山地的组成部分。境内横 东西的米仓山构成地貌骨架,汉江环绕东北部,地势南高北低,呈阶梯状分布。县域由北向南依次为平原区(属汉中平原一部分)、低山丘陵区(属大巴山低山丘陵的一部分)、中山区(属米仓-大巴山构造剥蚀中山的一部分)。三种主要地貌的面积分别占全县总面积的11.8%、22.5% 、65.7%。全县最低处是圣水镇东部的汉江河滩,海拔484米;最高点在南部碑坝镇与四川省交界的铁船山,海拔2468米;相对高度差1984米。

关于我们 企业文化 荣誉证书 在线招商 加盟须知